【書名】世界不隨人類生滅
【定價】700元
【出版日期】 2021年10月
【編/著/譯者簡介】
黃舒屏,現任國立臺灣美術館展覽組組長
【內容簡介】
本書為國立臺灣美術館110年度科技藝術大展「世界不隨人類生滅」展覽專輯,內容收錄本次展覽策展專文、藝術家創作自述、作品圖版及藝術家介紹等相關資訊。
參展藝術家 Participating Artists: (依姓氏拼音排列):
阿德爾‧艾比登 Adel ABIDIN
新井卓 Takashi ARAI
賈娜‧阿爾安妮 Jananne AL-ANI
莊志維 Chih-Wei CHUANG
徐叡平 Rae Yu-Ping HSU
AKI INOMATA
尼爾‧柯廷 Nile KOETTING
劉肇興 Jawshing Arthur LIOU
羅智信 Jr-Shin LUO
宮永愛子 Aiko MIYANAGA
宮島達男 Tatsuo MIYAJIMA
米卡‧塔尼拉 Mika TAANILA
露口啓二 Keiji TSUYUGUCHI
Y2K
COVID-19 疫情依然肆虐全球,它讓我們值此黑暗時刻能緊密連結在一起,期待很快即能挺過苦
難,共同迎向光明。也正是在此時,國美館所推出的「世界不隨人類生滅」(後簡稱「世界」)一展,
更有其深刻的意義。 同樣在近幾年很風行的人類世概念背景下,「世界」要求觀者重新審視自身並
質問:之為人類的我們,是否仍然不願承認人類在自然、世界面前的渺小而兀自狂妄?「世界」由
客座策展人山峰潤也(Junya Yamamine)所策劃,邀請到國內外 14 組藝術家共同呈現,其中
媒材各異其趣,但都共同承載有「警示」的意味,並回應著其主題所指向的一種更為超越的生滅與
其規律。
源自於克勞德 ‧ 李維史陀(Claude Lévi-Strauss)在其著作《憂鬱的熱帶》中的名言:「世界不
伴人類而生;亦必不伴人類而亡」,中文展題「世界不隨人類生滅」亦甚具挑臖效果,說明自然與
世界是超越人類的存在,而且我們終將不會看到它消亡的一天。與此同時,本展也鼓勵人們將視
角轉向那些過去經常被忽略的事物,例如那總不吭一聲的「植物」;從超越的層次來看,自然界無
論是時間或空間的尺度,皆遠超越於人類環境(所謂建設)。藝術家露口啓二鏡頭下的植物,就
是具有如此強盛但又尋常的力量,在被人類因各種理由而廢棄的環境中,泰然自若地長出自然的
歷史 / 時間。露口的《自然史》系列完美地回應了策展人的核心關懷,人類的生滅,其實無涉於自
然世界他物,我們既不帶來,也帶不走任何什麼。寫歷史的權力或許正應該從人類手中繳回。
本展除了有知名日本藝術家宮島達男、新井卓等人的經典作品,以及台灣新生代藝術家們所帶來
的精彩作品外,亦有來自美國、伊拉克、芬蘭、約旦等地的藝術家,其美學風格與作品所探討的
議題脈絡相信將帶給觀者另一種視野。伊拉克的藝術家 Adel Abidin 所呈現的 2013 年作品〈交響
曲〉,正是為了紀念於 2012 年在巴格達街頭被宗教極端主義分子(當地所謂的道德警察【Moral
Police】)以亂石扔擲致死的近 90 名青少年,原因只是因其留有被視為道德敗壞的「emo」髮型,
以及從而被冠上惡魔崇拜的罪名。這些被處理成帶有高度繪畫性的錄像作品,像極了一幅「集體
遺像」,交響曲所演奏的正是此終結悲歌,希望能於其中找到救贖。其作品也呼應了總體策展概
念的末世氛圍,但更重要的不是悲觀、負面的情緒沉淪,而是藉此呼籲並提供省思,在人類欲同
世界和平共存之前,應先學會怎麼理解他人、認同差異,才能迎來黑暗後的曙光。
【出版】國立台灣美術館
【語文】
作/編/譯者:撰文山峰潤也,主編黃舒屏,執行編輯賴駿杰,張晏慈
語言:中英對照
頁數:88
裝訂:平裝
開數:26公分x21公分(直長x橫寬)
版次:初版